11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十六期“人文×科技”思想者论坛。本次论坛以“数字技术时代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加工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特邀香港理工大学冼为坚基金人文与技术讲席教授、中文及双语学系神经语言学及双语学讲座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兼港理大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平担任主讲嘉宾。
论坛伊始,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雷瑞鹏教授代表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向李平教授颁发了顾问委员会委员聘书。

随后,外国语学院高山教授对李平教授莅临电子科技大学交流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李平教授在神经语言学、双语认知等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卓越学术成就。
在讲座中,李平教授系统分享了其团队在语言学习与认知神经机制领域的多项前沿研究成果。他指出,通过脑成像技术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课前与教师(含真人及AI)进行简短社交互动,不仅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促使学生大脑在关键脑区的活动趋于同步,具体表现为神经对齐模式的增强。这一发现为揭示高效语言学习的神经基础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
此外,李平教授回顾了模型-大脑对齐研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脉络,强调该领域已从词汇层级逐步拓展至句子乃至语篇理解层面,其中能够预测下一句子的语言模型更接近人类语篇理解的神经机制,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启发。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AI模型与人脑深层联系的挖掘路径”“人脑与大模型价值观对齐的可能性”“AI伦理学习的实现方式”及“AI翻译模型对人工翻译的影响”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李平教授回应表示,当前对齐研究仍以认知事实为主要方向,而价值层面的对齐是更为复杂的系统性挑战,需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协作共同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伦理与认知难题。

讲座最后,外国语学院院长胡杰辉对李平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再次对其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多个专业的中外师生,围绕计算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等前沿内容展开了国际化讨论,不仅为学界理解语言习得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同时也为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