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外国语学院高山教授团队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相关成果以“Time-Varying Neural Oscillations Underlying the Foreign-Language Effect on Risk-Taking”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上(影响因子1.6,中科院二区)。

图:中英文语境下对正负反馈的总平均事件相关谱扰动图
该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Gao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5)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外语影响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在实验设置的博弈任务中,被试需对每次“赌局”做出“参与”或“离开”的选择,做出选择后,输赢的结果以母语(汉语)或外语(英语)的形式反馈给参与者。通过对被试脑电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发现:在反馈加工阶段,英语(相比汉语)引发了更强的顶枕区α波抑制(尤其在积极反馈时),表明外语加工需投入更多注意力资源;同时,英语反馈引起额叶θ波同步减弱,反映其情绪反应显著降低。接收英语积极反馈后,决策阶段的θ波同步进一步减弱,且该神经差异与行为上“参与”选择比例的减少显著相关。中介分析表明,外语反馈加工的认知负荷(α抑制增强)通过削弱情绪反应(θ同步减弱),间接减少了赢得“赌局”后的冒险倾向。该研究支持了认知与情绪路径的序列作用模型,为“外语效应”的情绪减弱机制提供了神经证据。
论文原文链接:https://rdcu.be/ezh2J